科研學術

馮琰於科研界較為活躍。他是中國傳媒大學及河北大學講師,同時從事中國媒體之科研、講學、教學工作。

歡迎進一步瞭解馮琰的科研學術方面資訊。
學術簡歷 (經常更新)
承諾;以及資料引用標準
研究:包括研究方向
教學:在學校及鐵路方面課程

媒體 » 在一個 2012 年採訪當中,馮琰接受採訪中,提及學習時應同時透過旅行等各方式,進一步瞭解現今社會。

注意事項 » 關於馮琰所出具的推薦信件,可就此進一步獲得相應資訊。

以下資訊只做臨時展示,日後將會歸於本站其它頁面。

之所以我選定社交媒體為本人博士論文,主要原因與本人親歷相關。2009 年 6 月,中國開始對使用 Facebook、推特等社交媒體網站之用戶採取中斷連結措施,令我身為瑞士人無法理解。但當突尼斯發生暴亂,當 Bouazizi 自焚後引發中東「阿拉伯之春」後,社交媒體參與度越來越明顯,暴亂隨後「擴散」至英國;社交媒體亦成為「佔領」系列活動之主要溝通「引擎」。你若當時是國家領導人時,也會就此感覺到頭痛,因你須在自由與管制中做出選擇。

在我博士論文中,我提出,由於網路即另一溝通工具,而兩端「依然有人」,故網路非「虛擬社會」,應同樣接受法律之管理。一個人不應在網路胡說,如揚言煽動抗拒後不予懲治,而在現實生活發此主張後方予法辦。所以,我主張網路應實施「政府有限干預」,如現實生活一樣。

同樣,執政方面不能「霸佔話筒」,不可胡亂干涉。故此,我提出,網路應允許民眾以「網路展示」方式,於法律範圍內展出個人對某項事務之看法,同時促進網路民主。個人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透過 iPhone 或短訊,就某件社會事情進行電子投票。

畢竟,在「超博士學位」被發明前,博士學位已經算是最高學位了,而當今中國又存在著一個「或去當官,或去發財」的情況,教育十分重要,而大部分民眾則是被金錢所「勾引」,所以從社會責任角度上而言,教育界需有擔當者延續,故此我將以最高學位獲得者,進入教育界,繼續啟發更多的優秀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