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更寬廣的舞台

2000 年 8 月底,當我回到北京時,我確實屬於「外來人員」,無論是從證件上說,還是從對文化、本地態度方面而言。我回到的,是一個馬路比較危險,餐廳過於熱鬧,比較主張「有些不知道為何應如此低調」之國家。這與「行人第一」,餐廳相比安靜一些,和不主張「過分低調」的瑞士來說,區別甚大。在瑞士,你的身份上的「特殊之處」不必要過於隱藏,但是在中國就不行,要學會「夾著尾巴做人」。

過了大概三年加上三個月之後,2003 年 11 月 28 日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值得記住的一天。由於當初中文「磕磕巴巴」,這問題就導致了一個怪相的出現:我,一個張著中國人臉的人,卻一句中文都不會。學了三年多,標準字、簡化字都開始學回來了,當然也可以開始講話了。對我來說,語言這件事情確實無法小看:你聽不同某國語言,就等於無法聽到某國的「原汁原味」的故事。

我記得那天我電話突然響了。電話里想讓我晚上去趟大學。「你有空吧,馮琰?晚上過來一趟。」

「啊,有事情吧?」

「嗯,聽說你英文不錯,今天晚上咱們大學有個英文演講賽副決賽。對了,你想成為這裡的評委嗎?」

「好啊!我馬上過來。」

我還記得比賽的名字:Dyned 英文演講賽。至於「Dyned」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當天晚上確實是二話不說,直達學校去參加比賽,當評委。我還記得其他的評委中,有一名男老師,每一次講話前,感覺是「先清理鼻子,後清理嗓子,再說話」,最初感覺有些受不了,每次都要找一找面巾紙到底在哪裡… 當輪到我講話時,我用英式英文發表了自己的評論,鼓勵參賽的各位今後做的越來越好。

任務就是:聽演講,聽故事。其實,大家都是在描述著自己的故事。當然,身在中國,我也能聽到一些「中式英文」描述方法;不過大部分參賽學生表現還挺不錯的。對於那些確實講得好的同學們而言,他們即進入了決賽,而這決賽也是我主持的。

話說決賽,當初比賽工作人員確實問了我這個問題:你想主持決賽嗎?

我只用了半秒就想通了:當然參加。

2003 年 12 月 5 日大約晚上 19 點,這個時候正好就是決賽的開始時候。決賽是在大學主樓最大的會議室舉行的,據主辦方統計共有大約 600 人在觀眾席下旁聽。

要是和這麼多人「同時講話」,就要「吼一嗓子」。幸好,嘴前就是麥克風,我就輕鬆地穿著西服開始主持。雖然「著裝」有些「嚴肅」,但是「風格」歷來是「輕鬆」的。我把這些 600 多人都當成「老朋友加新朋友」,用大家喜歡聽的,容易聽懂的語言介紹晚上的演講賽。

這一次活動主持對我來說特別特殊,這是因為過去十年當中,有太多時間都是埋在書里。尤其是:在讀大學本科的這麼多年當中,幾乎天天都要「被滿堂灌」,讓我開始淡出對大學的喜愛了。那天晚上,我才發現:我其實更適合主持,演講。那天晚上,是充滿故事的晚上;當我們把「演講比賽的內容」當成「故事」時,就感覺突然輕鬆了不少。參賽的人們,有用很「溫馨」的語氣講述故事,也有中場的「搞笑嘉賓」讓大家大笑一場。

那天晚上的特別之處,就是「與人交往」這一點,而且往往是和「很多人」接觸、交流、說話。1996 年,我也有過一次,麥克風前演講,當時是個法文詩歌。這一切都是故事的交流。

與人「交流」,這雖然是「常遇到的事」,但是對於我來說,由於家裡有幾代都是單傳的,海外生活環境又和國內不同,加上家裡還比較保守(以學習為第一任務),所以我其實和外界除了上課接觸外,並不是天天接觸。14 歲左右,和朋友們進城 Shopping,看起來誰都能做,但是由於「家裡的學習壓力」(雖無補習班),讓我「進城」和朋友逛街,要比類似於長頸鹿或金正日到蘇黎世逛街還難見!雖然之後我試著更多和朋友們「進城」,「去玩」,但是由於過了幾年之後還有許多國際聯考,所以真正和別人交流的時候還是有一點限制的。

作為獨生子,也受到家裡的影響,我在學校上課時雖然充分參加很多事情,但是放學後則是直接回家,所以真正的「深度交流」是有一定限制的。很多時間,我確實感覺有些孤獨,有些時候是想跟人「嘮叨」。家裡其實也沒太「施壓」,沒太「限制」,但是總覺得有些情況是… 很多事情還沒讓我成為登上大舞台的那個人。但是從我第一次做公共演講後,我就知道我是想講故事的那樣子的人。

而且我從來沒放棄講故事。就是在 2003 年 12 月 5 日那一次,我終於有機會走上講台,現是通過主持節目聽別人的故事。之後,就是和當時的學生會負責人保持密切的聯絡,讓我在 2004 年多次當上演講賽主持人、文化活動主持人,甚至於學校電台英文主持人。我非常珍惜和大家通過麥克風、電波的每一次交談,每一次的故事交流。

我越來越認為世界上充滿故事,故事也是組成世界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去完世界上 22 個國家和地區後,在乘完 50 萬公里飛機,22.3 萬公里鐵路,開完 35 萬公里汽車後,我仍然想繼續旅行,繼續聽各地的故事。世界上有超過 200 個國家和地區,只去了 20 幾個才剛是個開頭。

今後一個重大個人任務就是繼續去新的地方,包括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當然,對於「國際化的人」來說,其實不應該存在「不熟悉的地方」這個概念。我希望我成為一個去過足夠多地方,能勝任世界一名公民資格的自然人。當然,我覺得如果我大聲宣佈,必須要走完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區,那麼可能從現在來說確實有些難。但是,我依然對新的地方很感興趣。

那麼要想去那麼多地方的話,就要先就身份這個問題弄清楚。你要是做「公家」的人(從政、參加或組建政治性團體)還是繼續做「私人公民」呢?我妻子有了一名熟悉十門語言的丈夫,那麼她當初確實想讓我參加類似於聯合國等政治性組織。

我確實當初也考慮正式加入那個組織,但是最後我認為,這樣的組織並不適合我。我寧願在一個大小不大的組織裡當「大魚」,因為我認為我可以用我的「大小」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小魚」。我確實認定了,我這一輩子不想和政治打交道。

而且繼續作為一名普通公民,確實有好處。拿我和鐵路的「故事」來說:當然,我不是鐵路職工,也沒有打算加入到其當中,所以當然必須要正常付費坐車了。不過,我的積極參與,讓我去了不少地方為當地鐵路職工講課,而且全是鐵路英文的課。作為鐵道界「路外」者,我的鐵路方面的接觸可能會與「路內」的有些不同,但是我也有明顯的獨立性。其實,以一個獨立人看任何事情,無論是看鐵路,還是看大事,都是一件好事,因為你可以堅持你自己的立場,也能傳播你自己的看法。因此,我當然沒有任何計劃參加或組建任何具有政治性或宗教性的組織。

在北京待了十二年多,雖然呼吸到了不少的 PM 2.5,但是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歷。今後,我要去新的地方,但是我和我妻子喜歡的大黃鴨毛絨玩具將繼續在北京「鎮宅」,因為我從來都是認為北京是真正的家,而且我們總會回到北京的。我希望通過我的獨立視角,講述獨一無二的故事。

中國和任何國家一樣,當然有自己的積極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消極一面。我會本著一個不折不扣獨立客觀的角度向海外講述真是的中國故事,無論是鐵路故事,還是車站之外環繞「大中華」的故事。我講的故事是生動的,而且是帶有長期個人經歷的,不是替誰說話的故事。我認為,世界上需要一個活生生的人,講述活生生中國的活生生故事。我們自己人也需要認識到一個真正的世界,而且不能局限於「星巴克」、「蘋果」和「麥當勞」的「傳說中的世界」。

中國帶給我的是知識和學術經歷。中國傳媒大學帶給我的是播音主持和語言學方面的文學碩士和傳播學博士,當然也給了我當今的崗位。傳媒大學給的東西,我要好好運用,好好發展,適度考慮在海外從事相關的科研教學工作。從我教數十個外國留學生實踐當中,我體驗到的是:外國確實想更加瞭解,更全面瞭解中國的媒體故事和特別是社交媒體故事。我會以一個獨立全面的角度,一方面幫海外更加瞭解咱們中國媒體概況,也會進一步加深海外對此的學術知識。

這是我今後科研方面的安排,但是身為學者,我也要帶著學生去教師上課。我希望我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一些,讓大家都具備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思維方式,凡事都有自己的健康、全面想法。我真正希望能把「填鴨式」、「滿堂灌」教育丟進教育界的垃圾桶里。與其和一個「書呆子」爭論,不如多培養一些雖然分數不高,但是很有想法的新時代學子,也就是新時代合格公民。

教室之外,學者的任務也同樣存在。學術方面,雖然必須要多發表文章,但是除了「光」發表一些文章,也能通過此發一些讓人「想事」,「想討論」的一些文章;當然,也想經常去國外的學術講堂,做演講,做報告,參加各種學術論壇。教育方面,和我剛才說的一樣,「死記硬背」、「應試教育」必須被打破,而且不久前的中共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對高考進行了很明顯的改革,這確實值得為其叫好。社會方面,我認為,中國應當重視起來英文,海外也應該重視起來中文,同時各國加深對本國語言的重視。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課堂、課件、所設計的東西,通過簡化設計方式讓人用起來就一目瞭然。

這裡是開始有點迷糊了,是有點開始做夢了。其實,我最希望做到的一件事(夢想也好,但願早日成真)就是多分享故事,通過故事和故事里傳達的信息,讓社會每天繼續進步。(嗯,這時,真快睡著了。這夢做的…)

不過:這真是如此。故事不僅是故事而已,它們也在傳遞資訊和知識,當然也在承載不同人的聲音。我認為,能自由分享聲音,能自由分享不同的聲音,確實有利於大家互相理解。我記得我七歲時,在瑞士上一年級,就有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學生了;有來自肯雅的、日本的、瑞士的、美國的,等等。我喜歡和世界上來自各地的人「講故事,聽故事,分享故事」,也想去講故事人的國家。

有故事就會有能講故事的地方;有對故事感興趣的觀眾就會有舞台;有一些故事的舞台後,隨著有越來越的故事,舞台也會變的越來越大,眼前出現的舞台也就越來越寬廣。我正在尋找更寬廣的舞台,更新的地方,更新的事情。過去在北京的十二多年的經歷雖然很豐富,但是還不夠,還確實需要找到更新的地方。我希望以後,我能到更多的從來沒去過的機場、國家,也希望能經常回到北京機場。

對我來說,最令我嚮往,也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無論我在何處,我們都可以彼此分享故事。有故事,就有彼此瞭解,也能破除彼此之間的誤解。少了負能量,正面能量即增。我希望以後能和大家在新的和熟悉的地方高高興興度過每一天,同時和家人一起迎接新的挑戰。

馮琰看鐵路:要積極面對鐵路的明天

鐵路部門的改制,今天已經交付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了。據新華社報道,大會決定,將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划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不再保留鐵道部。

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推行政企分開。今天,十八大報告又有一部分從紙上白底黑字跨入到現實社會。面對鐵道部改制,我們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這裡有不捨:一些人與老的鐵道部結上了情,有點像老的戰友一樣痛泣離別;這裡也有一些聲音說鐵道部早就應該拆散了;更有一些聲音為此「歡呼」,說「鐵道部早就該拆了」,甚至於認為這是「霸道得來的報應」,聽起來其實有些荒唐。但是我要發出的聲音,是具有建設性的,是積極向上的。我堅信,新的鐵路系統將會讓「高鐵夢」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政企分開有一些人當為它是走資本主義私有化路線,但是眾所周知,那只不過是條與國情不符的死衚衕而已。鐵路國有現實將繼續存在。而鐵路部門的重新調整很可能會實現系統中的優化,又允許鐵路運營機構試水一些更加靠近市場的新的方式。

我以前說過,鐵路部門應當適度改革,但是要從根本上堅決反對私有化。中國國情和國外經驗,充分證明瞭私有化至少現在是一條死路。瑞士甚至於在剛剛建設鐵路時,由於出現過多經營商和一路多綫(重復修建)等問題,甚至於是全體公民提倡要採取國有化、集中管理後,鐵路建設和發展才得以明顯的改進。中國的國情、體制,整個的氣候已決定:中國鐵路姓社不姓資。

這些原則確立了,那就要積極面對鐵路的明天。

「我相信不管鐵道部何去何從,鐵路系統都將在改革中獲益並良性發展。一定會讓那些一味抨擊鐵路的無知者們失望!」這是微博上 @灰色的某人 稍前在評論我轉發過的一個關於鐵路改制問題的一個公共轉發評論。我相信,鐵路改制後,更好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這裡我們要認清鐵路對中國的重要程度。

一、中國鐵路在效率上,沒得可說,用全球僅僅 6% 的土地,運輸全球 24% 的客貨流,這已經是很高的效率了。每年,上億人次的客運運輸都要依賴著鐵路。這一方面,鐵路不能出現絲毫的負面發展。

二、中國鐵路的運輸模式是甚麼?大車大客流。一列 CRH380AL 列車,可以滿滿裝下至少一千名旅客,人均能耗是飛機的十分之一,而短中途的運行時間(如從北京到上海,以設計時速為準)基本與飛機持平。時間一樣,票價也有競爭性,客流則是更大,很可能就是高鐵會改變中國的交通和旅行局面的。

三、高鐵也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了。不少人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後,選擇「天津置房,北京上班」等類似的安排,天天搭乘高鐵上下班。

四、對於大體上的交通系統中,鐵路主要是跑中途和部分遠途旅行的,而更為遠途由航空負責。現在,北京到長沙的高鐵我經歷過的是趟趟爆滿,無論是北京鐵路的 G504 次還是廣州鐵路的 G84 次,基本上算是全滿。五個小時的車程,正好在大眾可接受的範圍內。

可見,中國已經離不開高鐵了,更離不開鐵路了。可見,鐵路對中國多麼重要。在如此的情況下,我個人認為,鐵路有一個新的目標 — 通過「高鐵夢」,實現「中國夢」。

我期望有一天,高鐵恢復正常設計運行速度,京滬之間運行時間縮短到 4 個小時,京廣更縮短到 7 個小時。我希望以後,新綫的開通能讓我用大概 4 到 5 個小時去哈爾濱,提速後 4 個小時左右回到老家陝西。我也期盼,高鐵可以繼續往更多的城市開,標準夠高,足以滿足未來運輸需求的高速新綫全國遍地開花,綠色高速交通工具能又得以一次大發展。

我期望有一天,鐵路的服務能出現全面提升,旅客購票渠道可以更加多元化。我期盼著,無論用甚麼證件購票,我都能自助取票;以後可以直接用手中的 iPhone 二維碼,掃碼進站,搭乘列車。我期盼高等席一對一體貼服務能夠到來。我期盼列車員對商務旅客服務也好,對普通二等座旅客服務也好。

我期望有一天,鐵路特別是高鐵可以真正成為交通中的加號。大家都應該向北京南站和無錫東站學習,出站就地鐵,出站就公交,有了票後最多不過三十秒即可到達。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可以坐高鐵到比如是滄州西站,然後又通過市郊鐵路或者快速軌道交通直接進入滄州市中心,遠離公路運輸,減少 PM 2.5。

我期望有一天,鐵道迷能得到官方的更多的認同與健康引導,鐵道迷在鐵路系統內的任務也更有助於鐵路,我希望鐵道迷能把自己對鐵路的激情作為對鐵路運輸的大加號。我期盼有一天,能有中國鐵路知名鐵道迷在新綫開通時發個言,讓社會力量支持鐵路的建設與運營。

我期望有一天,鐵路以後可以帶我去更遙遠的地方,也就是那些出境出國的地方。我期望當我有孩子時,我們全家可以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坐國際高鐵去一趟歐洲好好遊玩。個人方面,我期望以後坐更好更快的高鐵到更多的車站,為鐵路人員提高英文,讓外國人在咱們鐵路系統「如魚得水」地買票乘車。

我期望有一天,鐵路的大發展等於北京的擁堵明顯減少。以後我希望,大家去平谷、房山、懷柔等遠郊時,可以有市郊鐵路列車乘坐,汽車留在家裡,下一個汽車改用電力,還北京藍天白雲。

我期望有一天,高速高效的中國鐵路能成為世界上最快,最高效的,最先進的鐵路運輸系統,讓「高鐵夢」確實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為此,我作為熱愛鐵路的人,會作出我這一邊的一切,支持中國鐵路。我希望大家以一個積極的姿態來看待鐵路部門的調整,看機遇,看未來。

馮琰看鐵路 個人觀點 獨立視角

David 及 Tracy 將於 2012 年 4 月 8 日晚參加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場節目,暢講鐵路及中式英文

我將於 2012 年 4 月 8 日北京時間晚上 18:00 至 20:00 同妻子 Tracy 參加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帶著耳朵去旅行」節目,話題是中式英文和鐵路旅行。

在現場直播的兩個小時當中,我們會把我的 12 萬多公里的旅行故事,2,200 多張中式英文,在將近 20 國家和地區的旅行,以及 10 門語言作為節目的多樣故事。

FM 101.8 歡迎在北京直接使用收音機直接收聽,亦可以於國際網路站點線上收聽。此次為我本次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之現場節目,此前我曾於北京高鐵旅行大會接受同台採訪。

歡迎大家及時聆聽!

馮琰將於 2011 年 7 月 20 日上北京音樂廣播直播談外語與中式英文

我會在今晚(2011 年 7 月 20 日)北京時間 21:00-22:00,現場到北京音樂廣播參加一期節目,話題是外語和十分雷人的「中式英文」(Chinglish) 現象。

對,正如此: 我前幾個月去銀行匯款時,竟然看到銀行讓我填寫我的「Sex of Gender」(性別的性別)。

當時,我幾乎瞬間準備淚奔了。

(在任何情況下,本來就要填寫 Male,或男性。)

話說節目,我也會介紹自己剛剛寫好的作品 — 一本用漢語寫的有關 Chinglish 現象的圖書,《囧圖在你身邊: 雷人 Chinglish》。我會,用句標準 Chinglish,對這本書進行「make big the propaganda」(大力宣傳) 的,而且說不定還會分享一些剛剛看到的「新」Chinglish 了! (就是說,印製時來不及加到書裡的 Chinglish 案例。) 其中,我最喜歡的「新」Chinglish 莫不過於以下的經典作品:

UP AND DOWN PLACES TEMPORARILY
(「上去和下去地方臨時性的」,臨時公交車站)

你可以現場通過網路收聽,或者在新浪微博推特上跟我聊這些話題 (不過最好節目開始前聊)。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音樂廣播 (北京 FM 97.4)
21:00 – 22:00 UTC+08 (北京時間)
2011 年 7 月 20 日 (週三)

Zürich, ihre nächste Anschlüsse…

晚上大約 21:30 左右,終於抵達了蘇黎士機場。我們進入的是 A 航機樓,很驚訝發現 A 航機樓根本沒有變多少。80 年代末 90 年代出的機場侯機樓幾乎還是那樣子的,的確感覺很舒服噢…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當然,我們的行李與我這「三腿斑馬」相對比,還真是一場「一比零」游戲。結果: 由於我們的飛速航機接駁,人到了 LX 1111 航機,行李卻沒有趕到…

在「Lost and Found」申報出等到了 22:30 才可以申報丟失行李,因為有許多人也照樣當了幾會「超速三腿斑馬」,終於有一次有人比行李還跑的更快!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之後見到「隨同家人」的旅瑞朋友;開車時發現了瑞士國道高速公路牌子換到 Frutiger 的也有相當大一部分。這當時我從根本抗議放置在路標上的字體,現在也無法阻擋了。車子跑到國道五十一號,之後再上國道一號。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國道一號走到 Effretikon 出入口時,發現前方「car mountain car sea」(施工跟可能的警察檢驗酒後駕駛,that’s why) ;在我多次「強烈建議」的前提下,車子歸我開了一段;我便進入旁邊的 Kemptthal 服務區,用高架橋迴轉了一下,由西行 Effretikon 出口下道,並改用主幹綫一號。夜裡走主幹綫一號還真有點「嚇唬人勁兒」的,因為路上黑漆漆的,沒有燈光,而且彎道也真的不少。在 Winterthur-Töss 出入口駛回了國道一號,也避開了擁堵之處。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之後就很順利地轉入國道七號,再進入主幹綫十三號,進入 Bottighofen…

中轉慕尼 … 嘿嘿!

航機大概歐洲時間 31 號 20:00 左右抵達慕尼黑機場。慕尼黑城市不那麼大,不過機場基本上跟蘇黎世機場一樣那麼大,登記閘門就分 G、H 等區域。我需要由 H 區域中轉到 G 區域。

進入航機樓時,詢問了一個華語、英語及德語都講的「稀巴爛」的人,從她的三分之一不是華語中間三分之一不太像德語最後三分之一隻有英語一點影子的結結巴巴言論中才發現到,要去瑞士蘇黎士 (由於當時的高度不負責任的瑞士駐中大使和國航資本不足謠言) 需要轉機,而且要至 G 區。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就走到 G 區也花了巨長的時間,此外也有一些真的是需要少吃一點腦白 (癡) 金的旅客,竟然想打開太平門了! 當然,德國警察就此大喊大叫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慕尼黑機場入出國護照檢驗管制點只有一句話來形容: 多! 至 G 區前需要徑行一次,進入 G 區內依然還需要徑行一次。他們機場裡的 bar 等應該很不錯,惟是我完全沒有時間,腿如以前十一年級數學老師所闡述的一樣: 「三腿斑馬」。

終於到了 G40 閘門,完全沒有時間,就直接入座。SWISS LX 1111 航機安全並以具有瑞士特色巧克力主義的方式,將我送到法定祖國 —— 瑞士。

長腿受 (打) 壓…

在航機中 (當然無法上網,所以之後才發布) … 國航今天「一如既往」延誤了,組成繼京張高速公路逢秋必堵、西二環變身為京都最大停車場、「有關重要人員」通行二環路其他車輛規規矩矩地壓到輔綫、一〇九國道芹峪口貨車大堵塞、通惠河北路建國門橋附近車輛高峰大狂歡節、北京西車站隧道前交通沙拉及西直門橋大饒彎後,中華交通七大奇跡後的又一個奇跡候選人。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腿怎麼翻怎麼躺都無法伸直,但是很奇怪究竟如何睡了半個小時。又想了想北京學。北京學的今後就是走共同協作的路 —— 雖然我一如既往將「保留」北京學,但是無法保留北京學的資訊。資訊是跟大家分享的 (這裡也有點鈔票…),所以…

現在沒有國際網絡聯線,旁邊又有京承高速公路的地圖,所以先做點有關京承橋梁的條文 … 一千多條文了已經,根本無法半拉路放棄呀!

國航晚餐很好吃,與「蟑螂同志們」的「最後晚餐」(of 反蟑螂藥 fame) 果然很是截然不同。先上來是點米飯,然後是具有國航特色的地地道道的 —— 炸醬麵! 1995 年,國航就曾提供給我一個 —— 北京烤鴨! 惟是當年,我在下意識地進行暗中絕食,所以無法完全品畢美味之鴨…

現在腳步丫子依然在受兩名德國旅客的「他們不知我真好疼」式的「無抗議打壓」… 不過還好。這次真是犯了大電池主義病,身上有兩台電腦跟四台 iPod。看來我跟上英語優化課的英國人 Jon 一樣: 無音樂即無命!

BTW 1: 國航電影的秦國練劍片: 讃!

BTW 2: 離走時再來兩張圖像,第一個是證明這真是人民多的共和國的首都機場,第二個是看看在建的機場三號航機樓。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


圖片資料庫正在轉換中